首页
健康资讯
医生资讯
健康问答
医院查找
疾病百科
天气
网站导航
针炙美容刺炙方法(1)
更新时间:2011-06-16 18:59:31

毫针刺法

毫针刺法是针灸美容的主要方法,凡是能刺灸的腧穴,均可用毫针进行针刺

()常用毫针针具

临床采用的毫针,以不锈钢针,粗细以28~32号、长短以1~3寸规格的毫针最为常用。针具的长短、粗细应根据患者形体的胖瘦、穴位的深浅选择,还要根据不同病情、体质及年龄加以调整。一般头面、胸背部应用较细的短毫针,如做面部美容时应选用“美容针”;四肢、腹部可用偏粗的较长毫针。

使用毫针还需经常检查针尖是否有钩,以及针身和针柄结合部是否有断裂,确信无误后方可使用。

(二)针刺体位

选择体位的原则是有利正确的定位选穴和便于顺利进行操作,既要舒适又能持久。常用美容针灸的体位有三坐位和三种卧位。如头、颜面和颈、肩臂部分腧穴可选择仰靠坐位;后头、肩背部的腧穴可选择俯伏坐位;面颊、耳前后等处的腧穴可选择侧伏坐位;身体前面腧穴宜选择仰卧位;身体后面腧穴宜选择俯卧位;侧身部腧穴宜选择侧卧位。对于初诊、体虚及精神紧张的就诊者,应尽量采用卧位。

(三)进针方法

一般将持针的手称为“刺手”,按压所刺部位或辅助针身的手称为“押手”。押手的作用是固定腧穴位置,或使针身有所依附及减轻进针时的疼痛感,达到无痛进针。常用的进针方法有如下几种。

1.单手进针法

用刺手拇、食指夹持针柄或针体,中指指腹抵住针身下段,指端紧靠穴位,当拇、食指向下用力进针时,中指随之屈曲,将针刺入,直刺入所需的深度。此法多用于较短的毫针。

2.双手进针法

以双手配合,协同进针。常用的进针手法又分为以下几种。

(1)夹持进针法 用押手拇、食两指捏住针身下段,露出针尖,刺手拇、食指夹持针柄,将针尖对准穴位,在接近穴位皮肤时,双手配合,迅速将针刺入并达到一定深度。此法多用于长针的进针。

(2)指切进针法 用押手拇指或食指尖按压在腧穴旁,针尖靠近指甲刺入腧穴。此法多用于短针的进针。

(3)舒张进针法 用押手拇、食两指将所刺腧穴的皮肤向两侧撑开,使皮肤绷紧,易于进针。此法适用于皮肤松弛的部位,特别是腹部腧穴的进针。

(4)提捏进针法 用押手拇、食两指将针刺部位的皮肤捏起,右手持针从提起部的上端进针。此法适用于皮肉浅薄的部位,特别是面部腧穴的进针。

(5)管针进针法 将针预先插入用玻璃、塑料或金属制成的比针短3分左右的小针管内,置于穴位皮肤上,押手压紧针管,刺手食指或中指对准针柄一弹,使针尖迅速入刺皮肤,然后将针管退出,再将针刺入穴内。此法进针不痛,适宜于儿童和惧针者。

(四)针刺角度、方向和深度

l. 针刺角度

针刺角度是指进针时针体与皮肤表面所构成的夹角,其小应根据所刺部位和治疗要求的不同而分为直刺、斜刺和横刺三种。

(1)直刺 将针体垂直,与腧穴的皮肤表面呈90度角垂直刺入。适用于全身多腧穴,浅刺与深刺均可。

(2)斜刺 将针体与腧穴的皮肤表面约呈45度角倾斜刺入。适用于骨骼边缘和不宜深刺的腧穴,如需避开血管、肌腱和脏器时也可用此法。

(3)横刺 将针体与腧穴的皮肤表面约呈15度角沿皮刺入。适用于头面、胸背及皮肉浅薄处,施行透刺法(指一针两穴或两穴以上)时亦可用此法。

2. 针刺方向

针刺方向主要根据经脉循行方向、腧穴分布部位和针刺所要达到的组织结构等情况而定。有时为了使针感到达病所,需将针尖朝向病变部位。因此针刺方向与针刺角度是密不可分的。一般头面部腧穴多采用横刺法;颈项,咽喉部腧穴多采用斜刺法;胸胁部腧穴多采用横刺法;腹部腧穴多采用直刺法;腰部腧穴多采用斜刺或直刺法;四肢部腧穴多采用直刺法。

3.针刺深度

应根据腧穴部位特点和病情需要,在针刺得气取得疗效前提下,结合患者体质、针刺时令等因素,正确掌握针刺深浅度。一般肌肉浅薄、内有重要脏器处宜浅刺,肌肉丰厚之处直深刺,即“穴浅则浅刺,穴深则深刺”。热证、虚证及病在表、在肌肤宜浅刺;寒证、实证及病在里、在筋骨及脏腑直深刺;春夏宜浅刺,秋冬直深刺。总之针刺深度须确保安全,在各穴深浅分寸的标准范围内掌握,以免损伤重要脏器、血管、神经等组织。

(五)行针手法

进针后毯式一定的手法,促使针下得气.气至后为加强针感所进行的操作为行针,行针手法分为基本手法和辅助手法。

1.基本手法

(l)提插法 针尖刺入一定深度后,术者施行上下进退的行针手法,即是将针旋由浅层插入深层,再由深层提至浅层,如此反复地上下提插。

(2)捻转法 针刺达到一定深度后,术者将针旋转捻动,如此反复多次。捻转的幅度一般在180度~360度左右。另外,需注意捻转时切忌单向转捻,否则肌纤维易缠绕针身,使患者产生 (2)指切进针法 用押手拇指或食指尖按压在腧穴旁,针尖靠近指甲刺入腧穴。此法多用于短针的进针。

(3)舒张进针法 用押手拇、食两指将所刺腧穴的皮肤向两侧撑开,使皮肤绷紧,易于进针。此法适用于皮肤松弛的部位,特别是腹部腧穴的进针。

(4)提捏进针法 用押手拇、食两指将针刺部位的皮肤捏起,右手持针从提起部的上端进针。此法适用于皮肉浅薄的部位,特别是面部腧穴的进针。

(5)管针进针法 将针预先插入用玻璃、塑料或金属制成的比针短3分左右的小针管内,置于穴位皮肤上,押手压紧针管,刺手食指或中指对准针柄一弹,使针尖迅速入刺皮肤,然后将针管退出,再将针刺入穴内。此法进针不痛,适宜于儿童和惧针者。

(四)针刺角度、方向和深度

l. 针刺角度

针刺角度是指进针时针体与皮肤表面所构成的夹角,其大小应根据所刺部位和治疗要求的不同而分为直刺、斜刺和横刺三种。

(1)直刺 将针体垂直,与腧穴的皮肤表面呈90度角垂直刺入。适用于全身多数腧穴,浅刺与深刺均可。

(2)斜刺 将针体与腧穴的皮肤表面约呈45度角倾斜刺入。适用于骨骼边缘和不宜深刺的腧穴,如需避开血管、肌腱和脏器时也可用此法。

(3)横刺 将针体与腧穴的皮肤表面约呈15度角沿皮刺入。适用于头面、胸背及皮肉浅薄处,施行透刺法(指一针两穴或两穴以上)时亦可用此法。

2. 针刺方向

针刺方向主要根据经脉循行方向、腧穴分布部位和针刺所要达到的组织结构等情况而定。有时为了使针感到达病所,需将针尖朝向病变部位。因此针刺方向与针刺角度是密不可分的。一般头面部腧穴多采用横刺法;颈项,咽喉部腧穴多采用斜刺法;胸胁部腧穴多采用横刺法;腹部腧穴多采用直刺法;腰部腧穴多采用斜刺或直刺法;四肢部腧穴多采用直刺法。

3.针刺深度

应根据腧穴部位特点和病情需要,在针刺得气取得疗效前提下,结合患者体质、针刺时令等因素,正确掌握针刺深浅度。一般肌肉浅薄、内有重要脏器处宜浅刺,肌肉丰厚之处直深刺,即“穴浅则浅刺,穴深则深刺”。热证、虚证及病在表、在肌肤宜浅刺;寒证、实证及病在里、在筋骨及脏腑直深刺;春夏宜浅刺,秋冬直深刺。总之针刺深度须确保安全,在各穴深浅分寸的标准范围内掌握,以免损伤重要脏器、血管、神经等组织。

(五)行针手法

进针后毯式一定的手法,促使针下得气.气至后为加强针感所进行的操作为行针,行针手法分为基本手法和辅助手法。

1.基本手法

(l)提插法 针尖刺入一定深度后,术者施行上下进退的行针手法,即是将针旋由浅层插入深层,再由深层提至浅层,如此反复地上下提插。

(2)捻转法 针刺达到一定深度后,术者将针旋转捻动,如此反复多次。捻转的幅度一般在180度~360度左右。另外,需注意捻转时切忌单向转捻,否则肌纤维易缠绕针身,使患者产生疼痛,形成滞针。

提插和捻转两种手法,临床配合使用或单独使用,应视病人情况灵活掌握。

2.辅助手法

(1)爪切法 是揣穴定位后用指甲按掐穴位,以辅助进针的手法。爪法是以押手拇指指甲在穴位掐压成“十”字痕,以固定穴位,协助进针。切法是以押手拇指指甲在所针穴位周围掐切,如刀割之状,主要着力于穴位皮下,以促进经脉气血运行,进针后容易得气。

(2)捣法 是进针后,在原来的深度不断提捣针体的一种快速提插法,用以加强针感,促使

  • 美容资讯
  • 皮肤美容
  • 综合
  • 美白
  • 祛斑
  • 祛痘
  • 抗皱
  • 保湿
  • 控油
  • 防晒
  • 面膜
  • 化妆
  • 除皱
  • 嫩肤
  • 激光祛斑
  • 激光美白
  • 激光祛痣
  • 男士护肤
  • 发型
  • 网友经验
  • 如何抗皱
  • 抗皱产品
  • 抗皱面膜
  • 抗皱方法
  • 抗皱眼霜
  • 抗皱食物
  • 如何防晒
  • 防晒方法
  • 防晒食品
  • 防晒产品
  • 防晒问答
  • 补水面膜
  • 中医面膜
  • 自制面膜
  • 面膜常识
  • 药妆
  • 化妆常识
  • 化妆技巧
  • 补妆
  • 卸妆
健康导航
疾病
医生
中医
男性
孕育
资讯
美容
减肥
医院
女性
老人
饮食
症状
检查
问答
体检
急救
护理
健康
温馨提示
进入夏季是中暑、热中风、肩周炎、水中毒、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,同时也是腹泻、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,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,网民如出现低血压、休克、心律失常、腹痛、腹泻、恶心、呕吐、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。
Copyright © 2000-2017 jiankang4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特别声明:本站信息仅供参考,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,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。
电话: 邮箱: